二十八年前,蘇聯東歐共產主義崩潰,柏林圍牆倒下,人們不再需要冒生命危險投奔自由。我們以為二十世紀的戰亂告一段落,怎料到會迎接另一個極權中國、ISIS和恐襲的新亂世?我們仍不能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張展豪攝影,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今年首個清晨,德國城市海布隆(Heilbronn)降下漫天大雪,點綴了禿樹枯枝,彷如童話仙境。文豪攝影,二零一七年一月一日清晨。

踏入二零一七,德國城市海布隆(Heilbronn)頓時熱鬧起來,各家各戶離開温暖的家,跑到街上和廣場放煙花,繽紛奪目的大煙花,接二連三在夜空怒放,街上充滿歡呼聲和笑聲,空氣中傳來一陣煙哨味,居民在寒夜雪地上慶祝跨年。你微笑看著小孩蹦跳,大聲歡笑,心底𥚃明白世界仍然醜惡,戰爭不會停止,不幸跟中國扯上關係的人,他們永不會擁有一份從心而發的天真,幸福屬於文明國度的人。文豪攝影,二零一七年一月一日凌晨。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七日,西德和波蘭簽訂《華沙條約》,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Willy Brandt)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敬獻花圈,接著在碑前下跪,為納粹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震動世界,翌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張歷史照片,在柏林某間紀念品店的櫥窗展出,德國誠實面歷史,毫不遮掩,乃真正的大國胸襟,香港連小小的雨傘革命紀錄片都不能上映,文明落後德國幾十年。文豪攝影,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我討厭政治。」一名德國土耳其裔青年說,他在德國土生土長,讀當地大學,說得一口流利德語,也視自己是德國人。德國二戰後百廢待與,輸入大批土耳其人和越南人參與重建,德國招募土耳其勞工,規定期滿兩年必須返回,但是一紙協定卻毫無約束力,這些勞工一待下來就不回家鄉,還把冚家老幼帶去德國定居,這名青年就是第三代子孫,祖父是當年的土耳其外勞之一。在默克爾的大愛包容政策下,近幾年湧入德國的土耳其難民,通常和土生的德國土耳其裔人格格不入。在青年眼中,土耳其是「髒、亂、吵」的混亂國家,會在寧靜安逸的德國生活,才不會返去「認祖歸宗」。 照片:在Heilbronn的土耳其示威者,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文豪攝影

柏林貨車血洗聖誕市集,舉國哀傷。事隔三天,在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前的巨大聖誕樹,樹下也放了燭台和鮮花,憑弔恐襲死難者。文豪攝影,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德國地標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 攝影:文豪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攝影:文豪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柏林一名流浪漢在路邊呼呼大睡,似乎他的睡袋足以抵禦嚴寒。 攝影:文豪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