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璃蝶 (文章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5/01/02/95190)   昨日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張敬軒的《青春常駐》奪獎,邀請譚玉瑛姐姐一同上台。然後我才第一次看過那個feature譚玉瑛姐姐的MV……那不是洋蔥,那是催淚彈。 《青春常駐》剛plug上台時,我聽上來沒有特別喜歡。反正就是叫人「珍惜眼前人」的陳腔濫調,旋律也很普通,更沒有軒仔演唱功的Ad-lib,多多少少對軒仔這首新歌有點失望。但我看了feature譚玉瑛姐姐的舞台劇版本,我發現我錯了,我誤判。當注入了靈魂,歌曲就不再是唱出來,而是演出活生生的故事。不用高超浮誇的演唱技巧,而是用歌聲去訴說經歷,觸動人心。 《青春常駐》說的不只是「珍惜眼前人」。軒仔所表達的,是現實的無奈,迫使我們一定要放下過去,才能走得更遠。當2014年譚玉瑛姐姐離開無線兒童節目時,是的,我們也許自私地想要她一直做下去,彷彿在電視上繼續看到她,能夠印證著我們的童年還在,還沒有老去。但時光是殘酷的,沒有東西能夠長存不老。更想不到,《青春常駐》歌詞的第一句,在今天竟成了預言一樣。 叮噹可否不要老 伴我長高 孩子 即使早知 真相那味道 卻想完美到 去違抗定數   上一次本港知名配音員離世,是「大雄」配音員盧素娟,2006年的事。當時令不少市民感到惋惜遺憾。 「靜兒」配音員梁少霞原本同是天氣新聞報導員,在2010年無線新聞進行改革後,再也見不到她做天氣報導,只剩下長門有希的一句「今晚天氣報告完啦,多謝收睇,拜拜。」(註一)梁少霞從此專注幕後配音工作。 然後,剛踏入2015年,竟是「叮噹」配音員林保全離開我們的日子。我當刻看到新聞時,只有呆著,希望不是真的。但理性告訴我,林保全先生的確早已過了中年,終有一天,我們要接受他們的離開。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個人要從我的童年離去、或是突然消失於眼前。或者,就像譚玉瑛姐姐所說﹕ 「有好多野真係要放手架。只有張開雙手,你先可以掌握到更重要既野。 就係你既未來。 小朋友,過去既就放低啦。」 不知不覺,從小學、中學、大學、踏入社會,一切一切被時代的巨輪推著走。彷彿沒有意識到,身邊的人和事,也是漸漸在歲月中消逝。…

作者:木星文作為一個零零後,我也不扮老練的說甚麼「叮噹就是叮噹,不是多啦A夢。」因為多啦A夢自我懂事以來就是多啦A夢,就是星期一做完放學ICU,五點二十分的多啦A夢。多啦A夢沒有了林保全先生就不是多啦A夢,就如米奇老鼠沒有了曾志偉就不是米奇老鼠。(?)(派個膠對不起)而此刻,我們都是大雄。我們都渴望有法寶能在惹上麻煩後把我們拯救,渴望有個會跟我們成為一生好友的(機械)人,渴望有一個(能偷窺她洗澡的)青梅竹馬,不渴望但身邊總有個損友和會請食飯的有錢仔。哪怕成績如何糟糕,媽媽仍是會愛著我們,鬧完之後就會呵返。在多集多啦A夢中,對我來說最深刻的是獨裁按鈕(link見comment ) 那集。我不知道為何是特別深刻,也許是我又容易得罪全世界又容易討厭全世界又怕孤獨的性格,令我要好好記住這後果。最後願林保全先生這代表著數代人童年的人物,好好安息。  

作者:Larry Lo 平日上 Facebook ,會收到尐文或圖片,多數有以下幾種: 1. Click 入去之後,睇頭一半,之後叫你按讀或分享先睇下一部份。 2. Click 入去之後,叫你按讀或分享先睇全部。 3. 按讀或分享就是支持或反對什麼立場。 呢尐文章,好多都係治癒系,叫你改變自己,不要嘗試改變世界,只要跟某人去做就可以成功。自己日睇夜睇,冇問題就share。人地朋友見 share 或 like 你果尐文,好似認同咗你,覺得呢個世界十分美好,係同一個網絡,同一個夢想咁美麗。不過,當時間日久,大家看見日漸滿足嘅數據,人地鐘意乜你就寫,都冇自己果一套思維。你捫心自問,真係可以傳遞到屬於你自己嘅信息俾人嗎? 係香港,只追求…

D100是按著滑鼠偷圖UP片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紅環白臉,藍領間時常夾些裂痕﹔一部亂蓬蓬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聖經傳道之說,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D,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行公義好憐憫”這半懂不懂的話裏,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影印機。影印機一開 PO,所有抽水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D100,你張圖好似邊度見過既 ? “他不回答,對櫃裏說,”抄兩則 news,同意就Like, 廣傳就 Share。”便放出九條大片。網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D100你條仆街又偷野﹗”D100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什麼清白﹖我前日親眼見你偷了Kaiser 的狗,UP 了圖。” 黃世澤 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些牙不能算偷!” “借圖﹗” “香港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說真話,行公義,好憐憫”,什麼”剽竊”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FB內外充滿了快 活的空氣。 (CAP圖是經翼雙飛授權使用) 作者:larrylo

匪車輾狗之事港鐵鬼鼠善後,事後兩日派出一個而我不知道是誰的職員於電台節目鬼鼠道歉。港鐵難辭其究,但不幸近年港鐵越趨強國化,官僚之禍引致人稱「公關災難」,始終欠缺一個公開正式的道歉。 先犬之不幸,本人身為動物機構義工對此心感悲痛。多數香港人亦與我同悲,他們更要求港鐵公司的道歉聲明。 翻查資料發現港鐵2013年5月亦有同類事件,流浪貓誤闖葵芳站路軌,但港鐵以「不能妨礙車務」為由,延至三日後才救走貓咪。今昔兩件事足見港鐵罔顧生命,視之如糞土,一切都不及程序重要。於國外,事件早已引起萬人大遊行及十幾位高層相繼請辭。 拜讀諸家鴻文及眾人的怒言,來來去去只叫港鐵道歉。 即便道歉,仍然存在大量問題,相信被人性觸動的諸位都暫時未恢復理智,未看清事實。就讓我點出

普教中?真的可以嗎? 最近,「普教中」議題突然成為網絡世界上的熱話,網上亦有一群學生自發成立「港語學」、「普教中學生關注組」等組織,希望令更多香港人關注這個議題。 普教中,即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自九七以後,越來越多的學校轉為普教中;現時有約7成小學使用普教中,我曾經讀過的兩所小學都是其中之一。小學一至四年級的中文課都是以普通話上的。 我當時對普教中沒有好感、亦沒反感;因為當時我能聽懂老師在說甚麼。然而,有部份同學因為不太聽得懂普通話而中文科成績不太好,到了五年級,用回粵語上課,中文成績進步許多。 粵語是絕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以母語學習母語(中國語文)不是最理想的嗎?現在倒過來要以一種不熟悉的語言學習我們的母語,實在有些反智。 粵語比起普通話更接近古音;詩、詞、歌、賦,用粵語念起來更具神韻;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入聲字,以普通話讀沒甚麼特別;這就是有9聲和4聲的分別。有些中文知識,用普通話教學是不能顯示出來、不能知道何解的:古無輕脣音,『「伏」低休息』、『「伏」匿匿』皆為 buk6 非fuk6 … 而很多「書面語」、「規範語」很多香港人或許會知道它的普通話如何念,卻不知粵音如何念,例如「扔」字。這個字雖然在現代寫作被廣泛應用,可是我也是到了近期,就讀普教中小學的小二妹妹問我這個字粵音如何念,才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懂這個字的粵音。我再查查字典,原來是念 wing1 (榮1)。她其他的同學知道嗎?其他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許沒她這麼高;而我和父親也是到了這幾天才知道這個字的讀音的,更別說二年級的小學生了。 當時接受普教中的我,並不喜歡中文科。(當然,老師的教法亦會有影響)當時小學會以普通話教授中文課的老師都是香港人,其實普通話說得不太標準。這樣,一來,會教錯讀音;二來,令教育局/家長對本地普教中老師失去信心,須由中國大陸輸入能以「標準普通話」授課的中文老師,本地中文老師教席隨時不保。 普教中的成效成疑;說甚麼在2033年全面推行普教中,其實是完全不應推行。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蘊藏在歷史悠久的語言-粵語之中;粵語歷史比起所謂官話、普通話歷史長得多,從上古直到現代。而普通話則是近代出現的,要學習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單單使用歷史比較短的普通話來學是不足夠的。 普遍支持普教中的人都會提出一個論點:當習慣用普通話的時候就會自然可以「我手寫我口」了,中文成績也會進步。但始終普通話也只是「北平方言」,那些甚麼「咱們」、「雞子兒」、「甭」等等的,是「規範語」嗎?這些在「規範漢語」中是不會用到的,那也不會令到寫作成績進步的。另外,世界各地大部份的語言的書面語和口語都是有分別的,比如英文俚語不能入文;過去香港的中文教學語言都是粵語,過去的學生都能分清楚書面語和口語,避免口語入文,為甚麼說現在的學生一定要用普教中來令中文成績提升呢?況且,中文包括的不止寫作,而是聽、說、讀、寫。要寫作好,首先要打好基礎,多聽多說多閱讀,而不是應該用一種比較接近寫作的語言取代自己的語言來教學。 「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先從他們的學校裡下手。」—希特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最後的堡壘是粵語、閩南語,若連這兩種語言都被消滅了,和中國大陸真的沒甚麼分別了、我也只能說中國共產黨的換血大計成功了。 以往,當你說完一些話之後,身邊的朋友聽不到,說:「你講咩話?」你或許會開玩笑的說:「廣東話。」然而,現在再說同一番話,話中添了一份無奈。也許,廣東歌、廣東話電影,也將成為歷史;或許,過了若干年後,沒有人會再說:「我係香港人,我講廣東話。」 明白到現在學習普通話或許爲大勢所趨,北望神州、機遇好。我也不反對學習普通話,只是不明白普教中的用意和認為普通話無法代表中國語文,只是想盡我微小的一分力去捍衛這個語言、這個文化、這個香港。 作者:木星文

香港走到今時今日的田地,與香港人一直避嫌免說的電視議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吾輩非為電視迷,甚少追看劇集,每晚捕住電視機的舉動更為罕跡。可能因此,我未為洗腦機器所俘虜,能以局外人身份宏觀大勢。   眾所周知,TVB乃香港受眾最廣的電視廣播機構,故我選擇TVB的處境劇作研究對象。   貧僧翻閱四書五經,查得自我懂性以來,所播放的處境喜劇如下:   《高朋滿座》《同事三分親》《畢打自己人》 《女王辦公室》《天天天晴》《依家有喜》 《誰家灶頭無煙火》《結•分@謊程式》《愛•回家》   上列的處境劇,都不外乎於合家歡時段播放,半小時為一集,一連五個平日。   古語有云:「『合家歡時段』乃閤家都會睇電視的時間,又恰為晚膳之時,一家大細融融洽洽﹑和和氣氣電視撈飯就最好不過。」   觀乎,合家歡,冚家觀,洗腦善哉!   大家有無發覺那些處境劇,幾近每集都有一個conflict嗎?除去劇情舖排,每集的conflict斬斬埋埋都只十分鐘貨仔。就以《愛•回家》為例,不論馬壯或是甚麼小葡萄與誰炒大鑊,最後一定船到橋頭自然直,問題迎刃而解,兩個又攬頭攬頸和好如初—準時收場定格去字幕。對於好勇鬥狠的師奶,可能是悲劇,到喉唔到肺,要夏雨,司棋姐和柴九三人鬥噏鬥大聲才夠痛快;但對香港卻是惡耗。  …

香港人普遍健忘。先讓我喚醒你對議題有關的記憶。怕冗贅的朋友可以直飛落論述部份。   「我們亦期望社會上持不同意見的人士,在表達意見的時候,能夠互相尊重。對於違法和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執法部門定會嚴格依法處理,確保本港的治安。」   「特區政府尊重市民發表意見的自由和權利,一直鼓勵市民以和平的方式表達意見。對於違法和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執法部門一定會嚴格依法處理,維持香港的治安和確保社會的正常運作」   「時機已經成熟,目標非常清晰,大家的願景一起去實現。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選舉辦法的咨詢已經開始,大家在基本法的基礎上討論。」   以上皆節錄自政府主要官員的話語。皆因小弟亦是健忘之人,未能有效記住所有範例,因此以下會整理時評節目ATV焦點 (嘩youtube有全集上載) 的內容作為保皇及建制派意見的代表。由於內容冗長,故小弟隨機抽出當中的概念字眼:

「對我們活著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善與惡的比例,要維持平衡。 Little People這東西確實擁有很強的力量。 不過他們越用力,對抗那個的力量也自動增強。 這樣世界才繼續微妙地保持平衡。 」 -村上春樹,《1Q84》   當時看到這句話,還覺得1999。 但當前我徹底明白,說的就是黑格爾的其中一個哲學理念: 當一個意見被提出,相反的意見必會出現;而且該意見愈大,相反的意見亦愈大。   看看香港的政治環境,惡劣之極。你或者會覺得普羅大眾香港人不願起來反抗,又或是和理非非。 他們不曾發聲,又未對社會時事表態,也許這只因港共政權的手伸得未夠長,故反對的聲音未隨之生長。   那一大群的「和理非非」,就是純淨潔白的羔羊,幸未被港共觸及。 他們是Werner所述的偏向經濟的經濟狗(註一)。 以社會的客觀角度來看,港共的手還短,還未搞亂香港的各方面人士,我們心想革命時機成熟,純屬天真單純的過敏反應。 要革命,還待社會普羅醒覺。  …

他的前世 頹廢在我的血液裏流動, 那就讓我在雨中,在床上, 繼續頹廢下去,直至頹廢 消失在我的血液裏。 只有一把聲音能喚醒我, 俯仰宇宙之間。 一 有人話,最好不要知道前世發生過甚麼事,因為會令你走火入魔。亦有人話, 今生是前世的延續,要你補償從前的過錯。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前世因,今生 果。 「你有無聽過?」老柯從容地拿起桌上的奶茶,飮一啖,「只要閉上眼,心裡從 一數到十,之後從十倒數到一,就會見到前世。」孟實不語,眼卻睜得很大。孟實, 老柯之中學同學。老柯續說:「我試過。」空氣彷彿停止流動,似要偷聽兩人的對 話。 一秒,兩秒,三秒。 「你是否講笑?」孟實笑問,「你在那裡看到?」 「昨夜我玩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