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寫手批評本土派忽然六四,又將尖咀的參加者全部歸邊為本土派,又指本土派干涉”別國”內政,借六四之名騎劫,意圖搶奪光環等,簡直可笑。 始乎文妓們忘記了一批人,引述匪共的講法,所謂沉默的大多數,我會是第一個告訴你們,我是一個不屬本土派的參加者,比任何人更痛恨熱狗和芒果佬,只是,我的確再受不了蔡狗的假哭腔,十萬人自 high大叫演唱會,哀樂大放的籌款晚會。 廿五年了,天安門母親都去世了不少,等不了多久,我們每年在維園尻叫大喊,就可以為六四亡冤昭雪嗎?我們的手上燭光再多再亮,後生的一輩有更多人參與又可以代表甚麼?也許支聯會成功保存一個意識和記憶給下一代,但這段沉痛的記憶又可以如何推動下一代,那個所謂綱領似乎永遠停留了在夢想階段,更甚者是倒退!一個又一個民運人士入獄,八九民運平反無期,共匪監控手段日盛,更莫論建設民主中國。 教我為何仍然要在維園永遠的原地踏步,難道就是為了靜待下年又在維園再聚,一樣的擺設,一樣的run down,一樣的下年再會,香港人,我們還要悼念多少個六四?未來,是否要由台灣人悼念赤化了,甚至不復存在的”香港人”? 打算去維園的朋友,請再三思, 不過結果無論如何,我相信, 我們仍然在同一條道路的戰友。

係西環住 由海旁搬到山腳 見著士多 報紙檔 小餐館 一間一間做唔住 要摺埋 取而代之係一間又一間大鋪頭 便利店 地產 酒店 係西環真係變左 呢個咁差嘅改變 其實係我地啲街坊一手造成 – m記包可能幾好味 大家樂啲咖啡可能幾香濃 不過 我地地道嘅小餐館就提供唔到咩??…

認識我的朋友大概也知道,我從不參與遊行,問我原因, 大概是那份無力感。有社運中人說,甚麼也不做, 才會令自己後悔。對此,我不敢苟同。零三年七一, 我們創造了歷史,令港共政權放棄廿三條立法, 中共亦唯有暫時敗退,另謀打算,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 每年的七一,開始傾向的只是一種反叛心態,一種不滿 現實政治環境的儀式,大家在這一天走出來,表達不同素求, 而共匪們愛在這天派荷蘭水蓋,搞一下慶回歸表現巡遊,實行你 有你遊行,我有我慶祝,大家各不相干。第二天就回復 正常生活,一切好像沒有發生,更不要談甚麼改變,領導人 循例式的表示,市民的聲音我們聽到了,然後又走回辦公室等收工 ,生果日報又依舊的發表幾多十萬人上街,說甚麼人心未死, 又繼續放空炮要共匪下台,究竟零三七一後,十年了, 七一的意義是甚麼,人數的意義純粹反應對政府的不滿程度, 跟倒台還有十萬八千里遠,即使有一百萬人遊行, 無恥的共匪大概會說,我們仍要照顧餘下的六百萬人, 難怪作為局長的張教授可以如此淡定的不以為然, 難道有一百五十萬人,港共會倒台?民主就會來臨? 核心價值就得以保障?難道在十級颶風下遊行所顯出的堅持,…

90後有野講﹣ 特約作者﹣ 長空 《本土派不需抗拒悼念六四》 今日六四,出現了兩個前所未有的大轉變:第一,支聯會以「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平反六四,永不放棄」替代「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作為六四的主題;第二,香港本土派杯葛六四悼念活動,隨時令維園的六四晚會參與人數大減。 支聯會放棄六四的行動綱領,不要求『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令六四這個議題不再對中共政權產生任何威脅。作為民主支持者,當然十分反感。更何況,新的主題竟然把愛國視為香港精神,反映主流民主派一直以來都不能放開大中華思想,所以,每次的抗爭運動,他們都視中共為主人,事事遷就,訴求往往不會超出中央的底線,而不會把中央視為抗爭的對象。所以,不少人選擇另起爐灶,免得自己的意思被強奸,是合情合理的。

90後有野講﹣ 特約作者﹣ 文仁 《六四vs本土-一個九十後的自白書》 「六四」這個議題,對於九十後的云云學子何其久遠,太多太多的文章都是以未經歷過「六四」浩劫的後輩向民主先烈致敬的悼文,可見支聯會的薪火相傳政策成功,亦見這條民族象徵苦難的傷痕並未被屠夫所抹去。筆者不打算再以此為題,多花筆墨,筆者希望以作為九十後的身份對今日的本土運動和悼念六四運動這個看似互相衝突,實際無關的話題作一一辯解。 愛恨交纏的抉擇:六四晚會,去或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