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四月,我看到一則新聞是講述一名疑因擔憂離開庇護工場後找不到工作而自殺的事件。而關注精神健康的慈善機構「利民會」,其轄下黃大仙中心主任溫健𤋮坦言,復康者面對重投社會的轉變,當中的壓力和適應力確實較一般人大,憂慮更多,但機構會有社工跟進及熱線服務等。1這看似平常的跳樓案件卻引起了我對庇護工場的關注,我開始疑問,其實要讓康復者能夠融入社區並在社區中工作,又是否單單提升他們的工作技能,讓他們有工作做,便足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