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Android的旗艦機Samsung Galaxy S4和HTC ONE相繼推出Mini版,進軍中價Android市場,雙核心,1GB Ram,4.3吋Mon,這些都是現時市場約三千多元的檔次。我對這些Mini版的旗艦機的興趣大於原版Samsung Galaxy S4和HTC ONE。 先論性價比,Mini版旗艦機的售價約三千多,相比五千多的non Mini版,負擔較小,相差的二千多元就是購買多兩個核心的CPU,多1GB Ram,大一點的1080p Mon。如果把這二千多元去購買一部7-8吋的Tablet,相信會比多兩個核心的CPU,多1GB Ram,大一點的1080p Mon更有用。假如大家有一部7-8吋的Tablet,最終電話只會成為一個通訊功具,上網、看新閒等都會使用7-8吋的Tablet而非使用最多是5.5吋的電話。相對之下,二千多元用來升級還是7-8吋的Tablet,在我角度而言7-8吋的Tablet會較有用,始終一個大Mon會比一個細Mon在閱讀時會有更佳的用戶體驗。 據市場調查機構 TrendForce 指出由於智慧型手機產品越趨成熟,而且手機廠商利用免費的 Android 開放平台優勢,加上整機硬體成本降低,讓入門級智慧手機的每台入場費可低於…

大家都知道,現時各大的傳媒都已經網絡化,什至衍生了部分「離地」、在網上營生的媒體。互聯網普及化後,最能受惠的除了一眾「離地」網上媒體,就是蘋果日報,動新聞成為了全港七份一的生活。網絡化後,好像已是膠著的狀態;除了與 Hit Rate掛釣外,我們還會有第二條路嗎?蘋果日報在各大的手機平台上推出新版的應用程式,除了很多香港人說不習慣新的 App Icon外,還可看到新版本App已經美其名為「蘋果動新聞」,已非蘋果日報。當然,香港人不會介意的,因為大部份港人都是看蘋果動新聞吃花生。我個人推測,壹傳媒集團推出新 App,是希望第一時間搶奪每位香港人手機中的新聞 App的第一位,因為現時香港任何一個的新聞傳媒 App沒有一個是好的。 Flipboard是一個個人化的随身社交雜誌 App,在Flipboard 推出2.0版時,能讓用戶製作自已的雜誌,然後給人 Follow,這可說是「個人媒體匯集的社群」,經由 Flipboard個人雜誌促成一個一個「以資訊分享和討論為核心」的社交圈。我認為這是傳媒的新旅程;做 App,除非你是很大很大的媒體,否則別人不一定要安裝你的 App,反之Flipboard 在推出2.0版後,用反人數急增,這才是一個更大的藍海。印像中香港現時並沒有任何的媒體在 Filpboard中有一Channel ,Filpboard只是透過其 Facebook、網站、Twitter…

Windows 8的Tablet從來都唔好賣,第一因為貴,Microsoft Surface最平要$4688,而同樣係十寸的The New iPad最平只係$3888,以平呢講,Windows 8的Tablet並無優勢,當然,同樣以32GB比,價格的優勢就無左。 第二arm版的Windows 8當初被人話用唔番X86既app,導致無人有興趣買,Windows 8出Arm版係因為希望可以用係手提裝置上面,可以加強電量,用耐d,但係支援Arm版Windows的軟件普遍比較少,所以一上市就比人打話用唔番舊的Windows軟件,搞到無人買。 第三出錯尺寸,現時最好賣的Tablet一定係7寸,你睇iPad mini一上市就全街都係,個銷售速度比大iPad大就知,現時市場上消費者最需要的就係7寸的Tablet。7寸係for出街用,10寸就係for係梳發用,如果都係響屋企用,又點解要買多部Windows機呢?要出街,Microsoft Surface就太重、太大部。所以Microsoft一直都唔識sell Windows 8 Tablet直至最近其廣告、行銷策略改變。 http://windows.microsoft.com/en-us/windows-8/compare#t1=microsoft-surface-rt 呢個係美國Microsoft最新的頁面之一,內容係比較iPad同Windows 8 Tablet,就係因為呢個改變,令買家更家消楚部機做到d咩,相信可以令佢既銷量上升。其實Windows…

這隻以消除寶珠方式的育成遊戲成為了很多人手機中的必玩遊戲。 在不同時間場地總會見到有身邊的人低著頭轉個不停。 儲石,打怪,過關,中了毒般。 其中一個這遊戲有趣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抽蛋。 一個涉及博彩的抽蛋。 這遊戲裡,每過一個版圖,每逢有下載活動,都會有寶石給你。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那些矜貴的寶石,是能夠用真錢購買。 俗稱(課金) 愈多寶石,能抽中有用的怪物的機會便會增加,好讓你順利過關打怪。 而有些人是從來不會用真錢購買寶石的, 他們在遊戲的進程大多比課金的人慢。 彷彿寶石的數目便是分辨強弱的堅尼系數。 寶石(資產)握緊我們過關(生活)的命脈。 基於這個原因,有很多人為了順利,由絕不購買,變成課金。 這個資本主義為上的遊戲很快便教懂我們寶石(金錢)的重要性。 每逢下載人數到達一定數目時,這遊戲便會有所謂的神UP活動。 即是在某段特定的時間抽蛋,抽中有用的怪獸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在這時,會有不少朋友特地相約出來,一同抽蛋。 抽中特別的怪物,具有一種優越感的存在。…

基本上現時各流動平台都有其Eco-System,讓使用同一系統的裝置可互相交流,如Android可透過Android Beam,iOS可透過iCloud等。但當跨平台的時候,便無法透過這些方法去傳送檔案。我會選擇使用Bump去作不同平台的橋樑。 Bump最初讓人認識的是其撞一撞就能傳送檔案、信息等,不用儲存聯絡人,就能傳送。當然Bump在現時百花盛放的年代,無法鶴立雞群,現在應該很小人記得什麼是Bump了。有Android和iOS在手的我,研究了如果建立Android和iOS之間的傳送檔案方法很長時間,把檔案up上cloud,如dropbox、google drive等,並不直接,facebook messenger傳送又比較慢,Line和Whatsapp等並不能一個號碼使用在兩部裝置以上,因此我找了Bump作我的首選。 使用Bump的方法很簡單,只需在最初把兩部裝置撞一撞便能開始首次的溝通。之後,Bump會保此對話,只需開以往的對話紀錄便能傳送檔案。

偶然FF一下都係一件好事,起碼可以擴闊一下視野、知識。「窮唔緊要,最緊要識欣賞」,飲著一杯wondo(咖啡),看著沙士比亞的李爾王,聽著Karajan所指的Beethoven Symphony No.5,好有生活品味right?我呢個係一個I.T.專欄,當然要講講I.T.方面的生活態度。 先講用PC,唔計用All in One/Notebook,點樣先可以表現自己的生活態度呢?首先你要有一個鋁箱,最小都要Lian-Li/Slivestone,好d可以用星野。Keyboard無番個青軸/茶軸/紅軸/黑軸既機械Keyboard,字都打唔隻,就算打到,個手感都係差d,點都要番個機械Keyboard;想平d就用剪刀形,最好用ThinkPad果款,有埋小紅點,打字用Mouse隻手可以繼續響個Keyboard道。Mouse方面的生活態度我就唔係好熟,會唔會係Logitech or Microsoft最貴果幾隻雷射Mouse?定係Steelseries/Razer果d打機Mouse。Mon方面,最少都要有個Dell U Series/ ASUS IPS果隻,最好當然要用EIZO,汁都舒服d。聲就最重要la,點可以唔用DAC駁amp,行CAS方案,聽d比CD更高質素的音樂,amp都唔可以差,點都要前後級獨立,DAC至少都用Audiolab部M-DAC。 係呢個時候,我都FF完la,我繼續用番個15吋mon,幾十蚊Mouse Keyboard,用住三十蚊的喇叭,配合GTR箱,繼續上網。

Whatsapp,真的十分重要嗎? 曾經,我們用不同台便沒有緣份這潛規則,去選擇性和誰去交往。 如今,由於這網絡工具的方便和普及, 令其已成為了每個人智能手機中不可或缺的程式。 提示聲響起,用最短的時間去回覆,然後加上趣怪的表情符號。 看見了一個勾,又看著第二個勾的出現,意味著對方收到了, 然後,對方在線上,又教你心急如焚,千般期待對方會有什麼回應。 等著,等著,手緊握著手機,每隔數秒解鎖把看手機, 慌怕手機的震動裝置失靈錯過立即回覆的機會。 輸入中,又一邪惡的語句,彷似有強大的力量把人從失望中拉回希望。 最後,得來沒有文字,沒有標點,只看見一個的表情符號, 原來這是現今溝通的方式,我現在知道了。 手中總是機不離手的人,是否都是孤獨的? 需要這些網絡工具去看看有什麼朋友在線,就像感覺到對方在身邊一樣。 一機若在手,友人便還魂? 有意發現,不知在何時開始,周邊的圈子已與這網絡工具融合起來。 不知多少次,在聚會中,總會有些人低著頭把玩著手機。 就似那四吋面積的氛圍比現今身處的真實世界更有趣味。 有時更會像傻子一樣自顧自笑出來。…

早在”從Whatsapp看單一用戶使用多部裝置問題” 的文章中已提到WebOS的touch to share技術會日後再談,可惜一直都沒有做到。剛才我在一個I.T. 網站上看到網站編輯去介紹一個App,功能大約是在電腦彈出電話通知訊息。我一看到便在忽發其想,為何各大平台都不好好運用其Eco-System,作一個好好的整合呢?WebOS的Touch to Share和配對功能便是一個整合的例子,但並不足夠。Apple的iOS和OS X、Google的Android和Chrome、Microsoft的Windows Phone 8和Windows 8,這些都是各大平台在手提裝置和電腦可整合的Eco-System,為何各大軟件商不去作出一些訊息通知上的配合呢?當手提裝置有Whatsapp或電話入時,應在電腦上有訊息顯示,提醒你,又或是可以利用電腦來回覆,不用分神去拿電話,這才應該是現時最主要的各平台要更新的項目。在Apple的平台中應是最方便,因為在Mountain Lion中已有通知中心;而Google已有部份實踐,但只是在上網上,在Chrome上可看到不同裝置在上的網,實在不足。 圖片引自:http://techpinions.com/

我是一個舊世代Thinkpad的死忠,最近朋友給了一部Macbook Pro給我維修,重新安裝OS X。Macbook就像Thinkpad一樣簡單,開機按Commend R便能回復。回復後,我試了Mountain Lion,雖然沒有了小紅點,操作的準確性下降,但touchpad的gesture補了這些的缺陷, 軟件方面LaunchPad的設計比起Start Menu好,掃兩掃便能找到軟件。而Mission Control更是一個值得一讚的功能,即使在Muti-Task的情況下,我輕易便能找到了我想要的程式。OS X比起Windows現代化,做一些不太辦公室的工作比Windows好,整個設計亦比Windows簡單。 要彈的是Keyboard的手感比起舊Thinkpad有一段的距離,沒有小紅點有點不習慣,另一個大缺點當然是反光Mon,使用Macbook較長時間,眼睛是比用Thinkpad時辛苦。雖然Macbook有著種種的缺點,但現在的Thinkpad不倫不類,我的確有點心動,在下次換機時的確可考慮Macbook Pro 15 retina。

Facebook Home原定是12號才出的Launcher,最近網上流出了一個測試版。安裝了後會取代原來的Launcher,在我角度而言Facebook Home只是一個不需解鎖Lock Screen的Facebook專用的Filpboard,介面的確是很Hi-tech用來Show-off是不錯的選擇,移動「Chat頭」便能開啟App Drawer這個概念新鮮,但實用性欠奉,而且我相信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希望每分每秒去mon著Facebook。Facebook Home另一個的缺點是按Mon兩下便能like別人的Status,如果手機沒有關mon放了落袋中,便有可能不知不覺地like了別人的Status。在我身邊很多人,已轉玩Twitter或Instagram,而我自己的Facebook feed大多也是新聞、花生或是一些圖片,二三年前那些感性的Status今天已不復再,所以Facebook Home受歡迎的情度也應不高,除非能與Instagram有一個完美的整合,把Instagram的Feed放上Facebook Home上。 *相片引自http://tech.fortune.cn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