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係本土1 何謂本土 若果唔係咁岩見到有導賞團,我諗我平時都唔會發現有呢個紀念公園同地藏王誕。一排排既花牌圍住個公園,認真架勢。 故事要由去返5、60年講前開始起。喺香港未有公屋之前,由於有大量人移民過嚟,住既地方又唔夠,就自己喺山坡到動土起「雞寮」(翠屏村徙置區)。1953年石峽尾大火之後,港英政府就開始左「十年建屋計劃」,但起既速度唔夠快,唔少人依然係住喺雞寮到。 入正題再講多少少地藏王先。地藏王被視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海陸豐人以地藏王為民間信仰既中心。話說有個來自海豐梅隴村既陳姓人士,係佢家鄉既地藏王廟求左枝籤之後,就(成功)偷渡咗嚟香港同開鋪做生意,佢覺得佢成功偷渡到係得到地藏王既保佑,就大約喺1962年喺翠屏村呢頭起咗間好簡陋既地藏王廟去供奉。而且喺每年農曆九月廿三日至廿八日,都會舉行一連六日既酬神演戲(白功戲)。 1972年6月18日,呢日喺雞寮就發生咗香港有史以嚟最嚴重既山泥傾瀉。據官方記載,有71人因為呢場山泥傾瀉而死亡,有街坊就指有200人咁多。4年後既8月25日,呢到又再發生咗場山泥傾瀉,再有18人死亡。於是,政府就起咗呢個紀念公園去悼念呢班人。而咁多年嚟喺呢個公園附近既戲院都做唔住,總係有奇奇怪怪既靈異傳聞(例如無啦啦有人同你睇戲)發生,所以間戲院一直都空置。 咁呢段歷史同地藏王誕又有咩關係呢?據說當時陳氏所起既地藏王廟冇因為呢兩次山泥傾瀉而受影響,居民覺得地藏王好厲害,就愈嚟愈多人供奉佢,仲將本來豆潤咁細咁廟擴建到連大劇台都搭到出嚟。唔單止係咁,居民會喺地藏王誕(農曆九月廿三日,一連十三日)果陣訂製花牌,每日仲會有神功戲睇,廟內既檯檯櫈櫈都係由街坊捐獻。 p.s. 可以留意下最尾有幾張影花牌既近照。算係咁,竹花牌,啲字係手寫,花都叫做自己整(雖然唔係最傳統果種) 參考: http://www.wongmingempire.com/bbsw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3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61102/bkn-20161102060049646-1102_00822_001.html http://nansha.schina.ust.hk/Article_DB/sites/default/files/pubs/news-010.08.pdf Photo by D3200

海壇街收樓重建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不少一梯兩座唐樓被收回,為未來發展新小社區作準備,本來屬於深水埗區南昌街,為擺脫品流複雜老深水埗的形象,南昌一號的私人住宅地址是為長沙灣,這個「新長沙灣」地區,開始變得不熟悉。

在2016年,中環嘉咸街街市,新街市落成,到處的舊樓也開始重建      

英國佬登陸香港第一件係起監獄,1841年中央監獄建成,於2006年完結任務之後,就開始重建同埋活化,活化之後會變會個「旅遊區喎」。嗱,成舊嘢宜家重係度「活化緊」 成舊嘢鬼似腫瘤真係「香港古蹟及藝術館」,官方介紹就係咁:(我諗起蓮蓬) 整個保育活化計劃無論就用料、技術、設計上均是一絲不茍、力求還原。在國際知名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Purcell及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等多位國際級保育專家、研究人員、建築師及其他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6 幢古蹟建築物及多個開放空間得以妥善地活化再用。 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你唔知係邊個?咪係設計支那北京城個座好好好好偉大鳥巢個班友囉,我就覺得佢格格不入嘞,大家點睇呢?我係呢度貼返2007年影嘅相,大家睇下邊個好啲嘞。  

文字:文豪 攝影:Kaiser KS 香港萬馬齊瘖,市民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民生和政治的問題,已經累積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偏偏整個政府彷似消失了,所有部門都躲了起來,完全不理會市民,也不計劃社會的未來,任由舊的問題發酵變爛,繼續製造新的問題,其中之一是擴建將軍澳堆填區。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擴建將軍澳堆填區,涉及二十一億一百六 十萬元的撥款伸請,要徵用清水灣郊野公園,把當中「生態價值最低」、「沒有康樂設施」的部份,剷平作堆填區,將令當區臭上加臭。 從二零零五年起,將軍澳居民飽受堆填區的臭味滋擾,長達十年之久。六年前,居民反對擴建堆填區,一位何女士致信陳淑莊議員,指每年六至九月期間,每晚凌晨過後,臭味便從窗外傳入居民家中,即使開了冷氣,也阻止不了臭味在屋中散播,令她飽受精神虐待。 她斥責當局眼見將軍澳發展急速,區內人口稠密,不但不儘快關閉運作了十五年的堆填區,反而霸王硬上弓,用「公眾利益」作免死金牌,無了期擴建將軍澳堆填區,莫視居民的苦況,視他們如「二等公民」,實在可恥。 她說對了,六年來當局繼續使用堆填區,今天還要剷走效野公園,堆放更多垃圾,可恥的管治方法,視人如垃圾,就是中國的殖民統治。  

位於新蒲崗的「衙前圍七約」最後一條圍村-衙前圍村將於月底前全面遷出(「衙前圍七約」:沙埔村、衙前塱村、隔坑村、石鼓壟村、打鼓嶺村、大磡村)。衙前圍村的歷史由南宋開始,她經歷香港各種變化,但是最後也是不敵都市的發展,2003年1月,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指,衙前圍村物業已被發展商收購和拆掉,決不做任何保育和復修工程保護這一篇香港人的歷史。 【2015年衙前圍村】 http://bit.ly/1NrUA8c 【火燒衙前圍村】 http://on.fb.me/23hhdW8 在午夜時分,當時還在下雨,在將會收購發展的衙前圍村突然起火,一把火把活力商店李生的貨物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連紙幣也燒至灰,損失慘重。市建局聲稱會為影響人士提供特惠津貼作為補償,但是今至,李先生還未收到市建局的聯絡。衙前圍村重建範圍內的有關土地,已經於2011年10月15日復歸政府,大部分受影響居民已接受補償或安置,並已經遷出,現時尚有17戶佔用人未遷出。           最

  政府當初包裝什麼婚禮主題的重建計劃,什麼「喜歡里」,今天,可以看見這個謊言的達成,建於居民屍體之上的地產項目,人情味消失了,只是見到地產商經紀叫人買樓,和一般的樓盤開售一樣,利東街是政府謊言的好例子,什麼保育計劃,到頭來都是搶地賣樓。   

香港人懷念皇后碼頭,是憑弔美好的英殖時代,痛恨中國無能的殖民統治,兩者都是身不由已,沒有掌握自已的命運。 英殖時期,皇后碼頭用來舉辦官方儀式,同時供市民享用,市民每天坐船看見的風景,與港督和英國王室無疑。 一九七一年,麥理浩上任港督,先乘坐國泰航機抵達舊啟德機場,隨後轉乘港督專用遊艇「慕蓮夫人號」橫渡維多利亞港,在皇后碼頭登岸檢閱儀仗,行皇室敬禮,再去大會堂宣誓就任港督兼三軍總司令。麥理浩上任十年,勵精圖治,大刀闊斧推行改革,帶領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兩度訪港,同樣乘「慕蓮夫人號」橫渡維港,在皇后碼頭行歡迎儀式。英女皇作風親民,在麥理浩陪同下,去跑馬地馬場觀賞賽馬,為「女王盃」賽事頒獎,參觀新落成的河文田愛民邨,還有中環嘉咸街街市。一九八六年,英女皇重臨,由港督尤德在皇后碼頭迎接 ,一眾市民湧去碼頭,一睹女皇的風采。 港共政權強拆皇后碼頭,就是要抺殺殖民地的歷史,舊一代香港人崇英戀殖,中共極不順眼,當打壓愈大,反而摧生了香港人的主體意識,從保衛皇后碼頭,到反高鐵、菜園村、反雙非、反蝗蟲、雨傘革命和光復行動,香港人深切瞭解到,真正的民主,永不可能從一個政權手中乞求過來,唯有成為此地的主人,才能自決命運,活得有尊嚴,縰使傷痕纍纍,仍然永不放棄。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日 閱讀更多: 2006年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 http://bit.ly/1ICwKDy 2007年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 http://bit.ly/1OvwKvt 2014年灣仔天星 http://bit.ly/1O2dDV9

香港是宋朝的血脈所在。古代中國,除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從泉州出發,搭船繞過麻六甲峽,開往印度、中東最後抵達歐洲。當時香港是廣州的關卡,船隻駛入廣州,屯門是首個哨站,外來船舶都要檢查核實,是個軍鎮。北宋末年,官富鹽場在九龍灣西北一帶,有摧鋒軍駐守,防止居民敗賣私鹽,大嶼山的產鹽業蓬勃,也有官富場和鹽官。

有百年歷史的中環嘉咸街市的清拆工程開始進行了,香港的歷史不能夠留下,因為會影響中國在香港的管治,一切於香港的關於英殖的東西都是令到中國顏面掉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