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話食個high tea,但係對high tea要求其實都是旦,得個樣最得,可能真係我要求高,不過我都係講標準姐,淺水灣露台餐廳,環鏡唔錯,古典味重。叫咗一set high tea 配咖啡,首先杯咖啡差到爆,好水皮咖啡機,而又冇好好清潔部機,好多雜味。講真,我好支持唔識沖咖啡嘅餐廳用nespresso。當然佢哋係比咗好多奶、糖我,想我溝住晒啲味,不過我呢啲只會飲黑啡。到啲cake,好多都太乾,應該係一早整起咗,食入口,會feel到好想飲水沖返開啲餅。完,唔好浪費金錢。

  Chernobyl Tour 後記,呢一個Tour基本上去到哂我想去嘅地標,的確係難得,再加上導遊好醒目會避開其他Tour,盡量去到個個地方只有自己個團8個人係度,曾經聽去過嘅人講,邊度邊度無去到好遺憾,什至聽講去過1日Tour 嘅人講影親相都有人,所以對於我黎講行程上都算無憾。其實去廢墟最得意嘅係,你能夠見到一啲唔屬於呢個年代嘅野,而且嗰啲野係同個地方有關係,令你聯想到以前呢度係點點點,當然Chernobyl做到,但呢方面嘅感受唔及我係基輔join嘅廢墟Tour咁深。同堆成個地方嘅人,動物其實係最真實。 導遊見到有地方唔應該有塗鴉嘅地方比人噴左野,佢係會走過去用白色油遮蓋左去,導遊係旅程最後講左類似係雖然大家影左好多靚相,但唔好忘記切爾諾貝爾呢件事影響左好多人之類嘅野,嗰度啲狗唔驚人,可能係因為太多遊客入去,有一堆狗係餐廳門口等人喂,因為餐廳嘅野太唔好食,有好多人會帶唔食嘅面包出去喂 。

孫悟空是《西遊記》𥚃最有型的角色,特立獨行,頂天立地,活得轟轟烈烈。全書總共一百回,高潮在第五回《大鬧天宮》,寫孫悟空單挑整個天宫,什麼四大天王、五方揭諦、天兵神將、二十八星宿,一群神仙,統統不是牠的對手,個個束手無策。牠挑戰這群有權有勢的利既得利益階層,喊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牠愈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讀者睇得愈過癮,之後寫牠被「收服」後套上金鋼圈,一個平庸的和尚抺掉牠的「野性」,整部書馬上悶出鳥來。 鄭建和之前改篇過《封𥚃榜》,創作的《封神紀》三部曲,都是幽默抵死的精品。他的作品,永遠緊貼香港社會,細心的讀者,總會在不同地方,讀到作者帶給香港人的訊息。正在連載的《西遊》,故事發生在唐三藏四師徒取西經十年後,主角換成一頭狼妖白狼,加上修成人形的「奇經」天羽織,唐三藏、豬八界和沙悟淨等再度登場。雖然是全新故事,但孫悟空的魅力太大了,作者還是安排牠再大鬧天官一次。 上古世代,世間一直處於混沌和黑暗,直到某天一次大爆炸,在天地初開的火焰中,誕生了三位性格迴異的天神:「元始天尊」代表鬥爭和慾望,「靈寶天尊」帶來慈悲與愛,「道德天尊」追求中立和中庸。三位古神創造了天宫,培養出首批天兵神將,建立了天界的神權。「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的價值觀對立,水火不容,最終大打出手,漫長的戰爭摧毀了整個舊天界的文明。道德天尊永遠中立,他出手調停,三位古神訂下協議,從此永不干預新天界的事務。 這個「永不干預」的協訂,「元始天尊」當然不會尊守。他暗中培養親信,像白螞蟻般滲透天界,直到天神如夢初醒,天宮近半數的天神已墜落成為「暗影」,時機一到,他就領兵奪權。「靈寶天尊」甦醒過來,質問他為何反口,不是說好老屎忽不再插手新一代的事務嗎?「元始天尊」冷笑道:「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我永遠比你走前一步,因為我不用遵守什麼誓言;你要。」 在「元始天尊」的大軍來臨前,轉生的孫悟空正在大鬧天官,打得痛快淋漓。轉眼大軍殺到,「光暗」兩派天神對峙,戰爭一觸即發。在大是大非前,孫悟空大吼一聲:「不用害怕!所有天神們,跟隨我孫悟空作戰吧!」在要緊關頭,「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再跑出來勸阻,提議:「一人讓一步」、「互相向對方釋出善意」,如此戰爭就會消失,世界就會和諧了。   孫悟空聽不下去,罵道:「他媽的!在吃人飲血的暗魂前保持中立的傢伙,本身就是混蛋。說什麼包容諒解,令我作嘔呀!」太上老君仍然一臉清高,表示「深層次矛盾」,就是孫悟空「搞亂天宮」、激化天宮矛盾和對立,既然大家都是天神,只要解決了這隻搞事的妖猴,天宮就會諧和隱定了。眼尖的讀者,會注意到鄧志耀把原著𥚃清風道骨的太上老君,畫成一隻肥胖的老蛤蟆,十分戴耀廷,綠色的皮膚,和戴教授那張「屌」字相片的背景顏色一致。

凱撒攝影,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有些人會賺了錢就花光或者身邊有些朋友是守財奴,儲了很多花,也不會花錢在這些「生活態度」之上。在香港這個極端資本主義社會,若果要有些生活態度,好像一定需要用購買,無論是想飲咖啡、玩音樂、煮食、閱書等等,都離不開金錢的枷鎖,沒有錢就不要學人談生活態度。人生那麼苦悶,還在香港生存,(可能有人會覺得儲錢是生存樂趣,不能否定),要找些生存樂趣,就要進入資本家的遊戲,付錢奴役別人生產一產品,滿足唯物的慾望。過於唯物,令到人們更加空虛,但是這個偏偏這個社會是唯物主義當道,「唔通拎梳蕉咩」,什麼也要談物,談精神並不是主流,一出街就是物質的社會,有沒有人進行一種非建基於唯物之上的生活模式的修行。

觀塘重建區佔地570,000平方呎,重建區就似被一個小型核彈炸掉,什麼都化為烏有,以往的人情味、街坊的關係就永遠埋沒有瓦礫底下,市建區聲稱是要以人為本,但跟據市建局的重建計劃是將觀塘變為一個集住宅、酒店、商業、休閒用途設施及交通為一體的新地標,建成的新式單位入場價近800萬元,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該區家庭住戶月入中位數只有15,960元,比全港家庭的月入中位數低少4,540元,市建局把當區居民趕走,然後用核彈方法滅絕當區一切,然後在屍體之上興建貴數十倍單位。 小攝由2008年開始拍攝觀塘的變化,由原本有人情味的觀塘,經過寫著「社區更新」鐵欄清拆中的觀塘,很像一個核彈投在重建區,只有瓦礫,可見將來,這會是令一個APM。

我誤判,我恐懼,我認我柒 重新建立九十後社會紀實網站,在早前因為一時意氣用事,本人把整個專頁變為極右法西斯的本土Y世代,事後發我誤判,失去紀實原意, 現在我行過多次高山,感受到紀實的氣色,重搭紀實的原意,但是因為facebook 不許專頁再次改名,因此需要另外開始一個新的專頁,當然會流失原來的支持者,希望大家能體諒我的誤判。 九十後社會紀實將會以圖片為主要的,文章、短片、漫畫為輔助去紀錄這個社會的變遷,並希望有心之仕能夠加盟九十後社會紀實。 一個集90後攝影、生活的平台,創用CC 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 香港

每年由年三十晚起至年初三,在香港各區都會有一些自然而生的香港夜市,這些夜市所售賣的食物往往都是香港小食又或是因各區文化而有小異。 美食可以在街頭享受,不一定店鋪當中 香港人很享受在香港夜市 別國風味的烤雞,味道清新 一些檔販甚至出動金正恩作賣點 不少人前來湊熱鬧 深水埗變得車水馬龍 馳名的臭豆腐引來不少人排隊 一杯杯的小食 說到底,是誰呃殺了香港的夜市文化,令到我們要到台灣尋夜市的味道?在注重物資生活的我們,只是和朋友掃一掃街便足夠我們快樂一整夜,沒有甚麼物質,只有木頭車上由小販煮成的食物,生活簡單便可。 同時,小販亦是在對抗公共空間私有化,鼓勵自力更新 每逢新年才出現的香港夜市,引發我們思考是否把這結合創新的市政思維,研究把一些街道在晚間變成臨時夜市,做好衛生等,善用我們的公共空間。

這三格畫其實想表達我們想在都市的苦悶生活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在排列的方法特意留了空了幾格,我們想回到大自然卻不知道其中的方法,中間消失的部分需要用我們自已的努力及想像力去填補。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時不去細思生活的細節及過程,只會去想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