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3rd, 2016
By Kaiser KS
香港攝影師何藩逝世,閱讀他的訃聞,令人羞恥。 何藩出生上海,十四歲生日時,父親送他一部柯達布朗尼相機。一次他在外灘散步,隨手拍下江上小船,父親鼓勵他拿作品去參賽,就贏了冠軍回來。從此他愛上攝影,把家中的浴室作為暗房,透過攝影書籍和電影自學成才。一九四九年,他隨家人南來香港,入讀中大新亞書院,修讀中國文學,中途退學去旅行和攝影,之後重返大學修讀戲劇,成為一個攝影師、導演和演員。他憑「Fan Ho」之名在國際攝影界闖出名堂,屢次獲獎,首次獲得美國攝影學會頒發的「攝影十傑」冠軍,只有二十七歲,之後這個頭銜保持了八年。 去年何藩接受《信報》訪問,說:「「攝影是光的藝術,處理底片時,雙手像彈琴,這邊加點光,那邊減點光,像光繪。」這名一名才華橫溢攝影師,玩弄光影如股掌之中,腹有詩書,投身電影界後,作品卻被香港人貶得一文不值,票房仆街,生活無以為繼,淪為三級片導演。老闆當他狗般差遣,片商任意裁剪他的心血,他曾經執導一部改編《肉蒲團》的電影,取名《浮世風情繪》,上映時,片商改成《足本肉蒲團》,剪走所有留白和旁白的鏡頭。一次何藩的文藝小品在戲院上映,門堪羅雀,散場時一名市井老粗認出他,過來抱怨:「齣戲悶到我抽筋。談情說愛,卻連kiss也沒有,純情到咁?不如你退番錢畀我!、「講笑啫,但我們這些小市民,看電影只為眼睛吃冰淇淋,你就整啲咁嘢出來,哭哭啼啼,高深莫測的對白!」 外國攝影界捧他為珍寶,香港人則在街上對他指手劃腳:「嗰個咪三級片導演!」,連一個市井老粗都可以當面侮辱他。什麼「一代宗師」、「攝影界經典」、「獅子山下人物」,人死前不尊重他,死後才歌頌有何意義?